截至2月27日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以破140亿元的成绩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,有600余位吉动学子参与影片各环节的创作与制作,他们在项目管理、艺术创作、技术研发、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充分展示了吉林动画学院“学研产一体化”办学特色的独特优势。近期,“吉动校友季”专栏深入走近该部影片的主创或参与创作的吉动校友群体,通过专访为我们揭秘电影《哪吒2》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,通过他们的经验与感悟,也为在校的学弟学妹提供了人生和创作的宝贵经验。
陈旭所在公司负责完成《哪吒2》中特效镜头和IMAX全画幅镜头的渲染。其中,“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”的史诗级场景,单镜头渲染时长超800小时,粒子特效数量达百亿级。
于淼在电影中负责哪吒、敖丙等重要角色及精彩段落的分镜设计。他的工作是先与导演、总监明确需求,再找素材绘草图,注重角色表现、镜头节奏等,最后按反馈修改定稿。于淼说,在母校吉林动画学院的学习,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二维动画专业技能,培养了创新与协作能力。这使他能高效完成分镜制作,应对复杂场景。参与S级段落分镜设计且获制片人认可邀约,让他成就感满满。于淼认为,在分镜设计过程中,不仅要注重技术层面,还要融入情感与创意。比如在设计角色动作时,要深入理解角色性格,使动作能准确传达角色情感。
对于学弟学妹的未来发展,他强调基础要扎实,多花时间打磨基本功;要勇于创新,尝试新风格;重视团队协作,学会沟通。并且要关注行业动态,找准自己的兴趣方向,保持热情,多参与实践活动,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经验。
于志新在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项目中担任制片经理。项目制作过程中,她的核心工作是协调与管理,确保项目有条不紊推进,按时、按预算、高质量完成。既要精心制定详细项目计划,做好预算管理,合理调配人力,又要严格把控进度和质量,保证团队间沟通高效,让各环节成都达到预期效果。
于志新说,她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,这得益于在母校读书期间打下了扎实基础。系统学习了动画制作全流程课程,从美术开发到建模、动画、角色特效、特效,再到灯光渲染合成等无一遗漏。这让她在现岗位对各环节所需技能、要点和关键知识都有深入理解。
她要对学弟学妹们说,大学时光宝贵,一定要在学习期间把基础打牢,动画制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扎实绘画基础和敏锐审美感知。要保持好奇心,大胆尝试新事物,多参与团队项目,一起创作优秀小作品。
李永蕊主要负责电影的灯光渲染,她们小组承担白玉台和大决战场次的工作。她先依气氛稿套key光,再按背景和反馈调整,通过后渲染并解决问题。她说,大一的三维选修课及母校的学习,让她了解了制作流程,掌握了软件操作,具备了团队协作意识。在处理海妖飞向裂缝等复杂场景时,面对多种氛围,她和团队制作多套光并衔接在一起,最终成果令她自豪。李永蕊表示,灯光渲染要注重细节,比如阴影噪点、光线泄露等问题都需耐心处理。
她建议学弟学妹,熟练掌握相关软件,理解底层逻辑;提升审美能力,培养对体积感、空间层次的感知;多实操积累经验,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为进入行业做好准备。她说,对于软件学习,不能局限于教程,要多探索功能。平时多看优秀作品,分析光影,提升审美。
范鹏博曾任 basefx特效师,现自己创立云梦视界影视公司。此次参与电影的制作,负责部分特效制作,包括难度攻坚、进度控制及部门沟通等。他说,特效制作需创新思维,敢于尝试新技术。在与其他部门沟通时,要清晰表达想法,理解对方难点。参与实践项目时,要认真对待每个环节。提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,他表示,大学期间让他掌握了动画原理和软件操作,拓宽了行业视野。在看到哪吒与敖丙海边大战场景合成时,他深感成就满满。当时特效要呈现海浪与角色动作的完美配合,团队克服诸多困难才完成。
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要重视基础课程,精通软件操作,深入研究功能。多参加实践活动,积累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经验,提升综合能力,为未来参与大型项目打下基础。
马宇航参与电影宣传海报后期视觉设计,协助将核心概念转化为视觉语言,配合导演组和宣发团队的工作。马宇航谈到,海报设计中色彩和构图很关键,要根据电影主题选择合适色彩,注重画面平衡和层次感。平时多关注优秀设计师作品,学习思路方法,提升审美和设计能力。关于母校学习的记忆,她说,老师的启蒙让她领悟“文化转译”,性格也得到打磨。看到观众用海报二创表情包产生共鸣时,她感受到设计的意义。
她建议学弟学妹在校园大胆试错,珍惜被老师的指导机会;把课堂当行业预演场;相信设计力量,守住初心,用专业捍卫价值,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。
梁俊鹏和万安炫负责lookdev环节,参与龙宫场景及重要角色材质制作,与多部门协作,为后期制作打基础。他们说,制作敖闰等角色时挑战重重,如突出角色特点、处理鳞片和美甲质感等。他们找参考、优化模型、调整材质,经与导演、总监等充分沟通才完成。他们认为,视觉开发要注重角色细节塑造,建立良好沟通机制。而这些,是他们在学校学习时获得的经验。大学四年的学习,让他们熟悉了流程,为做好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。
他们鼓励学弟学妹要勇于创新。在校多参加团队项目,锻炼协作和沟通能力,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,为中国动画贡献力量。
杨惠雅是角色特效师,负责项目管理,监督制作等工作。日常工作中要制定详细计划,协调各种资源,控制流程进度,把关产品质量。她说,吉动学研产一体化办学特色,让她大学时就熟悉了动画全流程,提前适应了多部门协作节奏,找准了工作方向。杨惠雅分享了工作经验,她说,制定计划要预留弹性空间,协同资源要整合优势,监督进度要及时解决问题。同时要培养领导力和决策力,保持对行业的热情和敏感度。
她希望热爱动画的学弟学妹们,毕业前要找准方向,要坚持热爱、虚心学习。她相信,只要坚持,不断积累,定能在动画行业有所收获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于秀泽在电影制作中主要负责部分场次的布料动态、毛发动态制作以及角色的毛发造型工作,这一环节也被称为角色特效或 cfx 。日常工作就是运用Houdini和maya等软件,让动画里的布料和毛发动态呈现出符合导演要求的效果,小到风吹的细微效果、大幅度的动作表现,大到角色与场景道具、环境的交互,都要通过角色特效环节来实现。感谢在母校的学习经历,这是她进入动画行业的一块重要敲门砖。一方面,学校的动画专业十分对口,让她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;另一方面,学校组织的校招为她提供了进入动画电影公司实习的宝贵机会,也让她能够一直在这个专业领域不断发展。
于秀泽对于即将毕业就业的学弟学妹们说,在就业选择上,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?根据想要创作的作品类型去选择相应的公司。她补充说,要有笃定而坚韧的心态,虽然我们可能只是行业里的一颗“螺丝钉”,但也千万不要丢掉自己的梦想和生活。
毕禹主要负责合成环节,将灯光特效素材进行整合,通过调整光影匹配、氛围强化及细节补充,最终实现画面整体性与导演艺术要求的统一。她表示,学校的系统化动画流程认知、软件操作训练与审美培养等学习经历为她的职业发展打下重要基础,校园浓厚的ACG氛围更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。项目中最具成就感的时刻,是导演对合成画面效果点头认可的那一瞬间,所有精细调整的付出都得到了价值体现。
她想对母校学弟学妹说:多观摩优秀作品夯实专业素养,保持对行业的热忱,愿学弟学妹们在享受校园时光的同时,找到热爱的事业方向。
肖彩红主要负责影片的灯光渲染和合成制作模块,参与制作了一些场次的灯光效果测试。她说,玉虚宝库和昆仑山两个场景是特别难的镜头,位移大、镜头长,还都是群集渲染与合成,制作难度很大。团队成员没有气馁,沉下心去打磨,功夫不负有心人,取得了成功。成功的喜悦无语言说。特别是电影上映之后,看到自己的名字从片尾升起来的时候,得到了家人、朋友的认可,成就感满满。肖彩红表示,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专业技术以及培养起来的艺术审美,为她驾驭复杂项目创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她对学弟学妹们说,在校期间一定要重视专业学习,不断打磨提升,同时注重艺术审美培养,两者相辅相成。多参与实践项目积累经验,未来面对复杂的创作项目时,才能自信应对,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!
吉动学子在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中的贡献,不仅是学子们个人才华的体现,也印证了吉动办学理念、人才培养特色与产业实践的深度契合。未来,吉动将在“坚持特色发展,深化产教融合、助推双创升级、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,构建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”战略目标的引领下,在高等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探索,为文化产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,为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“吉动贡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