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政热点
思政微课
经典论述
·人物介绍·
杨惠多
我校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
2025届毕业生
毕业去向:研究生
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专业
太原理工大学,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、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教育部第一批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高校。
Part 1
获奖经历
01
学院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
02
学院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
03
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奖、省奖
Part 2
考研感悟
在大三上学期,杨惠多就已经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了。2023年9月,她由张旻老师的推荐,开启了一系列实习之旅,先后加入CBA联赛长春赛区导播组、女超联赛长春赛区导播组,并利用假期参与了CUBAL联赛项目、腾讯体育综艺《破晓之光》和新浪黄金联赛等。在实习过程中,邸品杰老师倾囊相授,为她夯实了专业技能基础。从媒体运营到导播,再到赛事策划,她逐步萌发了对体育的兴趣,更渴望深入探索其中的奥秘。这段实习经历让她意识到要实现自己对体育事业的深度追求,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
(杨惠多照片)
基于这样的认知,大四上学期开学后,在侯琳老师和李子恒老师的建议下,杨惠多选择了通过升学来进一步提升自我。但是留给她的备考时间只剩下三个月,她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有所收获。“这三个月侯琳老师给予了我最大程度的支持,经常来工作室督促我学习,在我焦虑的时候给予鼓励,在我困惑时为我指引方向。”杨惠多说。学校大力推行的“学研产一体化”为学生们提供了高度自由的实践空间,在完成工作室项目之余,她便整日泡在在工作室,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。
跨专业考研意味着要面对全新的知识体系,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。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,一点点地啃下这些“硬骨头”。遇到难题时,她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易放弃,每一次的讨论、每一次的解答,都让她离目标更近一步。正是对体育的热爱,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;正是这份坚持,让她在面对困难时不再退缩。
在这三个月里,杨惠多也有过数次短暂的动摇。看着身边的同学有的已经找到了不错的工作,而自己却在考研的道路上艰难前行,她也忍不住问自己:“这样的努力真的值得吗?我能考上吗?”但每当这些念头涌上心头,她都会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,想起在那段实习经历中对体育的热爱,想起为了这个目标所付出的点点滴滴。她告诉自己,不能放弃,再坚持一下,胜利就在前方。“其实在考前一周,我的公共课还一塌糊涂,专业课也没过完。”杨惠多回忆道,“但是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在鼓励我,他们说,我一定可以上岸。当时我几乎是出于拉满弦的状态了,可能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那根弦就断了。”杨惠多说:“考前一天我的腿还受伤了,我是跛着腿上的考场,当考完最后一门慢慢走出来时,天气很晴朗,我心中涌起一种空旷而宁静的解脱感。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上岸,我只知道这三个月我尽力了。”
反复与坚持之后,柔水终成雕刀。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。除了天时地利人和,她的胜利更多地归功于她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坚持。回想起备考的那三个月,每一个日夜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。翻开厚重的专业书籍,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像是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大山,但她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。她与书本为伴,与习题为友,一遍又一遍地梳理、总结,每一个公式、每一个概念都在她的脑海中反复打磨,直到深深烙印。
如今,杨惠多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胜利。这份胜利不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,更是她这三个月来不懈努力的见证,是她坚持梦想的勋章。她深知,未来的路还很长,研究生生活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,但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她相信,只要保持这份努力和坚持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她都能够勇往直前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Part 3
个人寄语
考研的日子或许孤独漫长,但请相信,你笔尖划过的每一道题、熬过的每一个深夜,都在为未来的光芒积蓄力量。考研不是一场与他人的竞赛,而是与自己较劲的修行——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、崩溃后的自愈、迷茫中的坚持,终会化作上岸时回望来路的底气。别被焦虑裹挟,效率远比时长重要;别因模拟题的起伏动摇,真题才是通关的密钥。记住:你想要的未来,藏在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里。无论结果如何,这段在吉林动画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时光,都会成为你生命中最闪亮的勋章。
转眼间我也即将毕业,母校给予我人生非凡意义。在这里我接受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培训,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。深深感谢学院的每一位老师,希望母校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好,我永远为我是一名吉动的学生而感到骄傲。
愿吉动学子:心怀热望,步履铿锵,终将得偿所愿!